对@漫步江畔 网友四个命题的评论
文/范海辛
本人自2018年5月2日在凯迪网络挑起文化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的论战以来,形成网上一个热点。近日,@漫步江畔 网友在一个帖子后跟帖,把他几年前对此问题写的帖子的部分貼了出来,算作一种意见。他在这个跟帖中提出了四个命题,我觉得很有意义,特做一番评论。
+++++++++++++++++++++++++++++++++++
命题 1:对于文化先进的社会,必定能够建立先进制度。
命题 2:有些社会文化不先进,不一定不能建立先进制度。
命题 3:制度已经先进的社会,文化不一定先进。
命题 4:制度不先进的社会,文化肯定不会先进。
+++++++++++++++++++++++++++++++++++++
评论之前要统一概念的定义:
1,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狭义文化、观念形态的文化。
2,文化决定制度,这里的决定等于形式逻辑里的充要条件,而且文化决定了制度,制度反过来也决定了文化。
命题1当然成立,既然文化决定制度,那么一个社会文化是先进的,其制度必然也是先进的,似乎用不到“能够建立”来画蛇添足。但是实际往往并非如此。
发端于英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建立在基督教文化基础上的,在18-19世纪,应该说是一种先进制度。但当时地处西北欧的国家虽然都是新教文化,制度却还比较落后,尚未进入工业革命进程。这种状况下我们看到这些西北欧的新教国家(荷兰加斯堪德纳威亚五国,丹麦、瑞典、挪威、冰岛、芬兰)在19世纪末70-90年代次第学习了英国制度,社会状态从传统讯速进入现代。
命题2也成立。实例如日本韩国和台湾。日本的文化在明治维新后被称为“脱亚入欧”,实际很勉强。按照明治学者的说法,“和魂洋才”比较靠谱。二战就是这种文化发展的结果,因此,这是一种落后的文化。但是落后文化被美国人用原子弹强行改造,被植入先进制度,结果获得成功。韩国、台湾虽然不是暴力强制,而是在先进文明的“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下,用先进制度改造了传统的落后文化,实现了现代化。
命题3也成立,实例为墨西哥、菲律宾和利比里亚。这亚非拉三国,制度基本照抄照搬美国,但因为文化太落后,社会也不发达。
制度4的例子太多,这里就不赘述。
问题在制度2和制度3,同样都是不先进的文化,与先进制度的结合,为何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
我以为这与承接先进制度的文化土壤的理性化程度有关。桔逾淮则枳说的是某种植物对水土气候的适应,不适应,酸甜的桔子会变成苦涩的枳。亚洲日本、韩国和台湾三地,属于儒家文化圈,而儒家文化,按照理性主义学派大师马克思.韦伯的观点,其理性化程度是比较高的。
韦伯是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这两门学科的创始人,据说他研究了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儒教、道教、印度教和佛教这世界上九种主要的宗教。虽然他没有对这九种宗教做出排序,但是依照其理性主义学说,这九种宗教的理性主义程度显然是不一样的,是客观存在一个理性程度的等高线的(把等高线用在理性程度上是我的创造,不知是否合适)。韦伯著有《儒教与道教》一书,虽然他拿儒教和基督教清教比较,找出了中国难以发展资本主义的原因,但他对儒教的理性化程度评价是比较高的。他认为,世界这九种宗教中,只有基督教和儒教是入世的,其余都是出世的。所不同的是基督教用理性积极地宰割世界,儒教只是用理性消极地适应世界。
我以为,中国儒教的理性主要体现在认识论上的经验理性——实事求是和价值观上的仁义理性以及方法论上的合理理性——中庸之道这三个方面。拿儒家的这个理性与佛教、伊斯兰教以及东正教比较,我们就不难发现其更具有合理性和宽容性,更利于与西方的新教理性结合。这也是西方的制度容易在儒家文化圈(日本、韩国、港台、新加坡、越南)落地生根的原因,作为对比,我们可以比较印度和伊斯兰教文化圈对西方制度的亲和力。
理性化、现代化和资本主义化,这三者是三位一体的,是西方两希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化除了科学民主法治外,还有的特征是世俗化、中央集权化和文官制度,这三者在儒教的中国都长期存在,但是在美洲的拉丁文化圈和伊斯兰以及印度文化圈,则不甚明显。
以上是对不先进的文化与先进制度的结合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分析和回答。
此外,再回答所有关心文化论和制度论争论的网友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把究竟是制度决定文化还是文化决定制度的问题暂时搁置一下,来看看各种决定论和非决定论对社会、历史现实问题的解释途径。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是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来解释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地理决定论则是用地理和气候的因素来解释这类问题;制度决定论是用制度来解释各种历史与社会现象,制度的来源,他们认为是人的动物本能,与文化无关;文化决定论则用社会观念来解释这一切。本人是主张文化决定论的,以思想观念的来龙去脉来解释历史和社会,是我们这一学派的看家本领和拿手好戏。
不知@漫步江畔 网友是否认同我的上述观点?
2018-5-30